正山小种官网茶叶百科红茶

我眼中的英国红茶


因为经常要去英国,对英国的茶事就有了更多了解。这是一个爱茶的国家。

在英国维珍航空公司上海一伦敦的飞机上,茶不是通常国际航班上那种“coffee or tea”的单选题,它的茶有多一种选择:英国茶(English Tea)还是中国茶(Chinese Tea)?英国茶是国际航班上常见的那壶浓浓的红茶,中国茶则是装在中式彩绘瓷茶壶里芬芳的茉莉花茶。虽然维珍的红茶够浓够香。而茉莉花茶的味道离好花茶 的标准还有那么一点点距离,我每次还是选择那杯“中国茶”。原因有二:首先,好不容易在国际航班上有绿茶提供,作为来自茶叶故国的乘客,当然要对这个贴心 举动多多捧场;其次,不看茶面看壶面,装花茶的那个中国风格的瓷壶每每能唤起亲切的天涯知己感。啜着那杯晕黄的“中国茶”,不由得憧憬中国的国际航班啥时 候能把这个特色移植过去。不用弄成本不菲的名茶,只要选和红茶价格差不多的绿茶(或白茶或乌龙茶)就行,既让乘客多一种选择或尝试的机会,又能提高西方人 对中国茶的认知度。

第一次到希思罗机场是晚上,只零星开了两个边检口。大概是看到候检的队伍较长,一个胖胖的中年边检官走到第三个门口,向排队的人招手示意。正巧我第一个排 过去,他看了我的证件后好奇地说,你是Tea Buyer?卖茶给英国公司吗?我说,不是向英国公司卖茶(sale),是为××公司买茶(buy)。边检大叔一听××公司(该公司是英国老牌茶公司,英 国皇室指定的茶叶供应商,在公司总部工厂里有专门的机器为皇室做茶)脸上浮现出笑意,说自己是老茶客,喜欢XX的茶。看来虽然咖啡风靡欧洲,在英国,茶文 化还是蛮深入人心的。

英式茶主要是红茶和各种加味茶:红茶多是当地茶商拼配的,诸如English Breakfast、Afternoon tea等,通常选用非洲红碎茶拼入印度、斯里兰卡或中国的茶来提味,因为这三地的茶叶风格明显,能提升拼配茶的口感。有时一个小小的茶听(茶包)里拼有来 自亚、非、南美三大洲的茶。英式红茶的味道比中国红茶来得浓烈,英国人一般做成奶茶喝。加味茶有红茶和绿茶,仍以红茶居多,比较普遍的有伯爵茶(Earl Grey)、Lady Grey、薄荷茶、香草茶等;加味茶的茶底比红茶的要低几个档次,某些香料的味道浓郁到一般中国人不太容易接受,比如像我喝过的牙膏味的留兰香绿茶、感觉 怪怪的肉桂红茶、香得像化妆品的女士伯爵茶。考究的茶客还会选择高品质的特种茶(speciality tea),英国的特种茶概念和中国的有所不同:珠茶、茉莉花茶和伯爵茶都算特种茶。比较受欢迎的特种茶有大吉岭红茶、阿萨姆红茶、祁红、斯里兰卡高地红茶 (比如乌哇、汀布拉)、滇红和正山小种等,基本以红茶为主。有些茶饕为了感受特种茶独特的风格选择清饮,认为传统的加奶喝法有暴殄天物之嫌,看来是喝茶喝 到返璞归真了。

英国人喝茶不习惯把茶叶留在杯中,如果用茶包,泡好后要把茶包拿掉,茶包只泡一次;要是用散茶,泡好后一定要滤掉茶叶。散荼如果是碎茶也只泡一泡,要是条 茶会泡两到三遍。我的英国同事看到我喝自己泡的茶很是奇怪,问:这叶子留在杯子里飘来浮去的,你怎么喝?泡散茶有个有趣的口诀,“每人一荼匙,茶壶一茶匙 (one teaspoon per cup plus one teaspoon for the pot)”,就是说泡茶的时候按人数往茶壶里投茶,再额外加一匙(所谓的茶壶一茶匙)。办公室的阿姨泡的茶严格按照口诀,果然浓滑香甜,但不解渴,因为如 果不事先关照,那杯茶一定是既加奶又加糖的。历史上,先加奶还是后加奶曾是'判别阶层出身的依据:当时从中国进口的瓷器茶具非常昂贵,只有上流社会的有钱 人才用得起。当地的工匠不懂中国瓷的奥秘,他们制造的价廉的仿制品注入热水后很容易开裂。用不起中国瓷而用仿制品的劳动阶层为了防止茶壶爆裂,在壶中会先 加奶再加热茶。直到英国的骨瓷品质后来居上,再伴随着阶层观念的淡化,先奶还是先茶的争论才渐渐退失。

英国人的一天有很多喝茶的场合:早起有晨茶(morning tea),工作时间上下午各有雷打不动的一刻钟茶休(tea break),下午三到五点不少餐馆和酒店有下午茶(afternoontea),晚上七八点还有茶(high tea)。我认识的喝茶喝得最多的一位老先生平均一天要喝15杯茶!连酒店客房里都配有电热水壶供泡茶用,这很对中国人的胃口,在其他西欧国家和美国的酒 店就没有这么方便的煮水工具。在酒店自助早餐时,有泡好的浓浓的英式红茶,可以自行添加奶和糖;此外还有多种口味的袋泡茶和花草茶包,放在漂亮的木制茶盒 中供客人选择。下午茶通常是英式茶配奶油甜点、手指三明治等西点,盛在漂亮的骨瓷茶具里和精致的银制多层餐架上,还没喝就觉得赏心悦目,数个朋友在一起轻 声茶叙(teagossip),闲闲地消磨时光,仿佛回到维多利亚时代。

现在,为了和咖啡、软饮料争夺年轻消费者,英国茶叶委员会做了不少创新的尝试。他们邀请明星、摄影师和设计师制作一系列海报和宣传册,致力于改变英国人心目中茶的传统面目,饮茶似乎成了越来越时尚的生活标志。

英伦红茶文化中的中国元素

英国人可能算是世界上最爱饮茶的一个民族了。17世纪初,中国茶传入欧洲。从此,饮茶之风盛行于英国。英国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茶客,英国也成为茶叶消费最大的国家。以致于当时有位法国作家戏谑地称英国人为“欧洲的亚洲人”。

英国的茶文化自成体系,以红茶为主,下午茶为特色,其影响遍及欧洲大陆和所有英联邦国家。了解英伦红茶文化中的中国元素,以更好地促进世界茶文化交流,提高各国茶人之间的理解沟通。

武夷茶:英伦红茶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之一

英国人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茶 ,视茶为“第一饮料”。茶叶一般都选用红茶,以中国茶为贵。英国人乃至欧洲人,均将“武夷茶”视为中国茶的总称。

武夷红茶在1610年由荷兰人输往欧洲,1640年首次进入英国。武夷红茶开始扬名英国,则是在1662年凯瑟琳公主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时带去几箱武夷红茶作为嫁装,从此喝红茶成了皇室家庭生活的一部分。随后,安妮女王提倡以茶代酒,把引用红茶引入上流社会,武夷红茶开始在英国上流社会流行。

早期伦敦市场只有武夷红茶,别无其它茶类。有资料显示,英国1664年只进口武夷红茶两磅多,在以后的20年间平均每年仅进口271磅。最先,它是以治病功能在药店出售,加之运费昂贵,再加上英政府对这种“东方洋玩意”课以重税,最高时竟达119%,因此,遂有“掷三块银饮一盅”之说,能享用得起茶叶的只有那些豪门富室。[2]既然茶叶如此金贵,喝茶便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。当时,英国名媛淑女们腰间都藏有一把镶金嵌玉的小钥匙,用来开启特制的茶叶箱子,即使是泡茶也由女主人亲自主持,惟恐佣人顺手牵羊偷茶叶。有这样一则笑话:一位初到英国的法国外交官被某公爵夫人请去喝下午茶,当他喝道第14杯时腹胀难忍,只好求夫人手下留情无论如何不要再添了。原来,这位法国外交官不懂英国人的饮茶规矩,每次“干杯”后并没有将茶匙放进杯中以示终止,不知底细的公爵夫人只好不停地续茶。其实,岂止是那位外交官腹胀难忍,公爵夫人更是痛惜她那昂贵的茶叶。

到了18世纪,英国政府终于降低了茶叶税,从而结束了茶叶只是贵族富豪享用的历史。有一个时期,只要英国东印度公司运输茶叶的船只一到伦敦,伦敦街头就能听到一声声“武夷茶,先生,新到的武夷茶”的叫卖声。红茶贸易的大发展也给中国带来了滚滚财源,早年来华的英国商船运载的白银通常占九成以上。白银大量流入中国,一度造成中国钱贵银贱,也因此成为中英**战争的***。[3]

武夷红茶不仅俘虏了英国人的嘴巴,更抓住了他们的心。1711年,英国诗人A·波普(AlexanderPope)将赞美武夷红茶的心情凝聚成诗:“佛坛上银灯发着光,中国瓷器里热气潮漾。赤色炎焰正烧着辉煌,陡然地充满了雅味芳香。银壶泻出火一般的汤,这美妙的茶话会真闹忙”。1725年,诗人爱德华(EdwardYung)作诗这样描述美女喝茶的情景:“鲜红的嘴唇,激起了和风;吹冷了武夷茶,吹暖了情郎,粉指举起茶杯时,大地也惊醒了。”大诗人拜伦曾说:“‥‥‥我一定要求助于武夷红茶‥‥‥”[4]

英国的武夷红茶热潮,简直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:“英吉利人云,武夷茶色红如玛瑙,质之佳过锡兰、印度甚远,凡以武夷茶待客者,客必起立致敬......”[6]

中国茶具:英伦红茶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之二

英国下午茶所用茶具以精美为标准,十分讲究茶具和排场。在镶边结穗的桌子上,摆满形形色色、五花八门的茶具,除了银壶、银调羹和水晶石茶杯外,还有各式茶盘、茶碟、茶车、茶渣缸等,而这众多的茶具中,大多数来源于中国的宜兴和景德镇的瓷器或银制器皿 ,配备齐全的一套泡茶用具包括茶壶、茶杯、茶盘、茶桌、茶匙、茶叶罐、茶壶暖罩、茶巾、茶桌布等,精致独特,十分气派。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茶壶与茶杯的选用。

1.茶壶:茶壶以瓷制或银制最佳。瓷壶保温性能佳且制作精美,富于艺术价值;银壶据有“安妮女王”风格,为红茶增添豪华的色彩。茶壶的容量一般选一个双杯组即500毫升的茶壶配两个200毫升的杯,或再选用一个6杯组即1000毫升的壶配6个150毫升的杯为好。茶壶的造型以矮胖略呈圆形为佳,据说新鲜的热水注入该壶时,上下层茶叶发生对流运动,方可完全释放红茶的美味。

2.茶杯:红茶的标准容量为200毫升,较咖啡专用杯大些。杯壁要厚一些,因为热腾腾的红茶在加入牛奶后,温度多少会下降些,厚点的茶杯具有保温的作用。茶杯以瓷制为佳,内侧以纯白为上,白能衬托出红茶鲜艳明亮的汤色。为避免烫手,茶杯要有把手,配以瓷制托盘。

清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。其中,青花瓷茶具在茶具中独占魁首,成了彩色茶具的主流。而瓷都景德镇烧制的“糯米胎”青花瓷茶具,史称“清代之最”:其胎质细腻洁白,纯净无暇,有似于糯米,主要品种有茶壶、茶碗、茶盅、茶盒等。这样的茶具器皿,正适合盛行于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下午茶的典雅与精致,也因此成就了18世纪中国瓷茶器风行英伦和欧陆的奇特景观。绘工精细的中国宜兴朱泥茶器、景德镇米透瓷杯、描金漆茶盒,成为英国上层社会和豪门富族的企求之物和炫富的物质符码。

中国茶俗茶道:英伦红茶文化中的中国元素之三

1675年,伦敦一位精明强干的生意人罗加韦,他把茶叶当作医治昏迷、虚弱、肠疼痛等病症的药物推荐给人们,成为英国首先卖茶叶的人。随着中国茶叶的不断输入,17世纪50年代,伦敦一家名叫托马斯·加韦的咖啡店老板,把茶叶充作饮料,用招贴宣扬中国茶的品质与效用,在一张茶叶广告上说:“曾由各国医师证明之优美中国饮料,中国人称为茶,现出售于伦敦皇后像咖啡馆”。成为最早的国外茶叶广告。

1717年,伦敦的汤姆斯咖啡店,改名为金狮茶室,开创第一家茶室。有趣的是咖啡店多为男子光顾,而茶室对妇女不限,连一些贵妇人也常结伴到茶室,为品茗而感到轻松愉快。伦敦的茶园兴起,是在18世纪以后,其中最著名的有两家。一是沃克斯堂茶园,除供喝茶外,还备有其它食品,如牛肉、火腿、鸡及葡萄酒、香槟酒等,与中国的风景游览区茶室相仿。二是腊内拉茶园,特别仿造中国式茶楼一所,里面设置娱乐项目,广场中陈列瓷器、漆器等各种东方货物出卖。还有一种在运河上浮动的茶室,叫“中国茶屋”,供人游览品茗。茶室、茶园或茶屋,不问贫富贵贱,都可进去。进茶室或茶园的人,除饮茶外,还能观看游艺,读报写信,发表政论,评说文艺,打听新闻,玩纸牌,与朋友或女友会面谈心等等。总之,使人感到方便而花钱不多。

在18世纪的80年代,伦敦的茶室和茶园达2000多家,饮茶盛况空前。英国因茶而产生的传统习俗有许多,如下午茶、茶舞会、茶馆等等。[10]

玛丽二世以及安妮女王时代,皇室和上流社会举办中国茶会时,宫内特意布置得颇具中国情调,以屏风、中国茶具、银器、以及先进的移动式茶几来点缀。此举立即得到上流社会的欢迎并争相仿效,成为以茶为媒 ,以茶会友 ,以茶待客 ,以茶怡情 ,以茶联谊的茶文化沙龙。高尚迷人气氛衬托下的红茶,与华丽的茶具、高贵的厅堂、盛装的男女以及训练有素的侍者浑然一体,体现了物质与精神并重的双重享受。窃以为,其中的茶道精神,有意无意或明或暗地与中国茶道精神谋和,亦体现出跨越国界、跨越文化、中外一体的休闲养生文化的精髓。

拜伦与武夷红茶

17至18世纪的欧洲,英国在垄断我国茶叶的对外贸易中,获得了巨额利润。这个时期的欧洲,风行的饮料虽然是可口可乐,但来自中国的武夷茶,也成了英国人喜欢的东方饮品。武夷佳茗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更加源源不断地进入了英国的上流社会。品饮武夷茶成为英国王公贵族们竞相追求的生活时尚。英国自由党人把品饮武夷茶作为奢靡的见证用来讽刺鲁利勋爵。英国商人将红茶作为贡品进贡给英国女皇,颇受女皇的欢迎。女皇又将从中国武夷山采购来的红茶赏赐给皇族,红茶遂成为英国皇家的御用品。

皇家上下一时对武夷红茶视若珍品,这种时尚趋势也影响到英国的其他社会阶层,尤其是英国文化名流也紧紧追随。拜伦也喜欢上了中国武夷山的红茶。拜伦(1788-1824),是英国进步的浪漫主义诗人。拜伦的创作,是18世纪的传统文学和19世纪进步文学之间的桥梁。他的诗歌表达了人民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,给予世界文学以巨大的影响。拜伦的诗歌作品自传入中国后,就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,他的诗作对我国“五四”文学革命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。拜伦的文学成就顶峰,是他创作的诗体小说《唐璜》。荣幸的是,武夷红茶被诗人拜伦写入他的杰作中。拜伦在《唐璜》中写道:“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,真可惜酒却是那么地有害,因为茶和咖啡使我们更为严肃。”

从拜伦的诗句中,足见武夷红茶的魅力所在。武夷红茶传入欧洲后,形成了对英国人饮料消费观念的冲击。拜伦的这几句诗,对武夷山来说具有世界历史意义,因此,民国时期编写的《崇安县新志》,也将拜伦与武夷红茶一事载入其中。

拜伦所写到的武夷红茶,其实就是“正山小种”。“正山小种”产地就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桐木关。桐木关下的桐木村,在清代是美、英一些帝国主义国家传教士传播基督教的基地。由于桐木关地处闽赣交界处的黄岗山下,终年云雾缭绕,雨量充沛,气候温润。特别是春茶季节,常遇绵绵雨天,日照极少,故此地采摘的茶鲜叶萎凋,大部分要依靠加温萎凋,也就是借助燃料进行烘焙。当地松树众多,用于烧火的燃料都是松柴,松柴燃烧后能积淀许多松烟味,因此鲜叶在萎凋时,吸足松脂味,在烘干过程中,又是将发酵茶叶摊在竹筛中,放在吊架上晾干或烘烤,下面还用松柴燃烧烘烤,使茶叶进一步吸收松脂味,完成初制过程。制好的正山小种茶叶,具有条索肥壮,紧结圆直,色泽乌光油润的特点,茶汤浓醇无苦涩味,叶底厚实带古铜色,香气具浓郁的松脂味,茶汤则具有浓厚的桂圆汤味,若加糖味道特色更加明显。因此,适合欧洲人喜欢甜食的饮用习惯,所以能成为欧洲人的喜好。

现在产自武夷山自然保护区腹地的红茶——正山小种,由于受到世界文化遗产地保护的限制,不可能大规模发展生产,所以正山小种红茶的年产量也极为有限,加上正山小种的制作工艺特别传统,近百年都一成不变,正是因为这样,所以正山小种就更显得弥足珍贵了.

版权声明:本文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。

正山小种红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:13859366756 正山小种茶叶客服QQ号QQ号:5131798
正山小种百科
从茶化学的视角研究红茶品质的成因(精) 在八闽的山水间 在绿茵茵的茶园中 有一位老人的精神 正滋润碧绿的嫩芽 亦或是溶入土壤 植入茶的根脉 喝茶的人无人不认识他张 天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