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山小种官网正山小种百科正山小种历史

正山小种红茶的产生、发展和流行


红茶的起源,来自正山小种。原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、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程启坤研究认为:“在茶叶制造发展过程中,发现日晒代替杀青,揉后叶色红变而产生红茶。最早的红茶生产是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开始的”。

桐木关老烟熏楼

正山小种红茶的产生带有一定的偶然性。武夷山(原崇安)星村镇桐木村东北5公里处的江墩、庙湾自然村,是历史上正山小种红茶的原产地和中心产区。当代茶界泰斗张天福先生曾为庙湾题词“正山小种发源地”。江墩因江姓而名。江姓自宋末由河南同始人闽,后迁居江墩,至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。其家族世代经营茶叶,有“茶业世家”之称。据其24代传人江元勋先生讲述:约在明末某年,时值采茶季节,北方军队路过庙湾强行驻扎茶坊,睡在工场,把随带装备堆放在茶青上。江公心急如焚,这可是一家的生计所在啊!待官兵开拔后,茶青已发红。江公急中生智,组织家人赶忙把茶叶搓揉后,用当地盛产的马尾松柴块烘干。烘干的茶叶呈乌黑油润状,并带有一股松脂香味。因当地一直习惯于绿茶,不愿饮用这另类茶。于是,便把烘好的茶挑到距庙湾45公里外的星村茶市贱卖。没想到第二年便有人给2~3倍的价钱定购该茶。之后,正山小种红茶便越做越兴旺。这一说法已记录于《中国茶经》之上。

正山小种红茶

武夷山是世界红茶的“摇篮"。清代刘靖在《片刻余闲集》(1732)中记述:“山之第九曲尽处有星村镇,为行家萃聚。外有本省邵武、江西广信等处所产之茶,黑色红汤,土名江西乌,皆私售于星村各行。”自星村小种红茶创造以后,逐渐演变产生了工夫红茶。因此,工夫红茶始创于福建,以后传播江西、安徽等地。

当代茶圣吴觉农所著《茶经述评》详细记载了红茶的传播,是南武夷山(崇安)向江西铅山的河口镇,再由河口镇传到修水后又传到安徽东至,最后传到祁门,产生祁门红茶。安徽祁门生产的红茶,是1875年由安徽籍官员余干臣从福建罢官回乡,将福建“正山小种”红茶制法带去,在至德尧渡街设立红茶庄试制成功后,翌年又在祁门历口设分庄试制,以后逐渐扩大生产,从而产生了著名的“祁门工夫”红茶。

桐木关正山小种发源地

后来,我国红茶品种不断增多,主要有云南的滇红、湖北的宣红、福建的三红(政和功夫、坦洋工夫、白琳工夫)、江西的宁红、广东的英红、浙江的越红、江苏的苏红等,深受国外饮茶爱好者的赞赏。20世纪20年代,印度等国开始将茶叶切碎加工发展红碎茶,产销量逐年增加,最终成为世界茶叶贸易市场的主要茶类。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试制红碎茶。

国内关于武夷正山小种红茶最早的记载

吴觉农先生著的《茶经述评》曾查阅了全国2000多州县志中有关茶叶的记载,在提到红茶产生的年代时写道:“在现产红茶的各省各县地方志中,可以查到的最早记述红茶的有下列各县:

(1)湖南《巴陵县志》(清同治十一年)载:道光二十三年(1843)与外洋通商后,广人每挟重金来制红茶,土人颇享其利,日晒者色微红,故名红茶。

(2)湖南《安化县志》(清同治十年)载:咸丰七年(1857)戊辰九月,知县陶燮厘定红茶章程。

(3)湖北《崇阳县志》(清同治五年)载:道光季年(约1850),粤商买茶,其制,采细叶暴日中揉之,不用火炮(同炒),雨天用炭烘干。往外洋卖之,名红茶。

(4)江西《义宁州志》(清同治十年义宁州治所在今江西修水)载:道光间(1821一1850),宁茶名益著。

以上所能查到的有红茶生产的记载全部在道光年间及其后,也即在红茶外销大盛,供不应求之际仿制的。如安化红茶系粤商所倡制,据《同治安化县志》(1871)载:“方红茶之初兴也,打色封箱,客有冒称武夷茶以求售者。”

其实关于国内红茶最早的记载当属《清代通史》,该书卷二第847页载:“明末崇祯十三年红茶(有工夫茶,武夷茶,小种茶,白毫等)始由荷兰转至英伦。”工夫红茶与白毫、小种红茶都是武夷红茶的品种,该记载把国内关于武夷小种红茶产生的年代提前到明崇祯十三年(1640)之前。

这段记载表明了明崇祯十三年时武夷正山小种红茶已远销至英国,这是最早进入英国的红茶。

版权声明:本文未经授权,禁止转载。如果本文侵犯了您的权益,请联系删除。

正山小种红茶客服微信号微信号:13859366756 正山小种茶叶客服QQ号QQ号:5131798
正山小种百科
宋朝御焙为什么要选择北苑? 大家知道,唐朝时候最大规模的贡茶是浙江湖州的顾渚紫笋,被称为天下第一的茶为什么在宋朝的时候地位旁落呢?而在两宋时期,闽地北